成都,弘治皇帝和劉晉兩人身穿便衣,非常隨意的行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上。
不同於京津地區的繁華、喧囂、熱鬧,充滿現代化的氣息,成都的街頭就好像是20年前所看到的京城差不多。
房屋大多數都還是低矮的磚瓦房,青灰色為主色調,很少能夠看到京津地區的那種高樓大廈,道路倒是基本上都鋪上了水泥路,只是道路上面很少能夠看到汽車、摩托車,自行車的數量相對來說也遠不如京津地區。
再看看街道上的行人,衣著打扮遠不如京津地區的人潮流、好看,穿的基本上都是最便宜的布匹所做的衣服,顏色單一,款式老舊。
還好臉色還算紅潤,至少來說這裡的人還是能吃得飽,畢竟番薯、玉米、土豆等高產的作物早已經在這裡推廣,糧食產量大增,至少來說吃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。
但除了吃之外,在住、衣、行這三方面相差還是很大的,和京津地區相比差距很大,發展算是嚴重的滯後了。
「成都是西南地區的重要區域。」
「這天府之國,土地肥沃,土地開闊而平坦,一直以來都是西南地區的大糧倉啊。」
「但今天看來,這成都的發展是要遠遠落後於我們大明各地的,這樣下去可不行啊。」
弘治皇帝一邊看也是一邊憂心忡忡。
愛民如子的弘治皇帝最是看不得這樣的場景,大明多年來迅勐發展,各地的生活水平都直線上升,唯獨這四川,至今的變化都不算太大。
「四川天府之國,四面都被群山環繞、阻隔,對外的往來非常的不便,尤其是開設工廠、作坊所需要的大量機器很難進來。」
「故而這四川的發展非常的滯後,即便是有了機器,這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很難運輸出去,原材料也難以運輸進來。」
「這就是四川,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發展滯後的主要原因。」
「雲南、貴州、重慶三地也都差不多,山多、地少,交通極其的艱難,對外的往來非常不便,經濟發展滯後,更重要的是這些地方,少數部族眾多,不服朝廷的教化,也不願意配合我們朝廷的方針。」
「以移民來說,本來貴州、重慶、湘西等地,最好是將大山之中的山民全部遷移出來到海外、關外等地。」
「然而朝廷在這些地方的移民工作難以開展,他們都不願意離開,無論我們說的多好,他們都不相信,更不願意離開。」
「想要發展,其實思想觀念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。」
劉晉也是點點頭回道:「我們大明京津地區,現在一個普通工人的薪酬每月已經達到了差不多有6兩銀子的地步了,全年的收入差不多近80兩銀子。」
「兩夫妻努力工作的話,一年的收入超過160兩銀子,這個收入,以我們大明目前的物價水平來說,過上富足的生活是完全沒有問題的。」
「即便是在陝西、河南、湖廣、江西等地,人均月收入也是可以達到4兩、5兩銀子的水準,一個人工作養七八口的家庭是沒有問題的。」
「但是這四川,根據去年四川徵稅的稅收以及四川的人口數量來估計,四川地區的人均月收入可能還不到2兩銀子,遠遠落後於其它各個地區。」
「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四川地區缺乏工業,依然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地區,人們大多數都還是從事農業生產,且不同於遼東地區、河中、黑土省等地區。」
「這裡人多地少,農民耕種的土地面積有限,故而即便是再努力,這收入也始終都無法提升上去。」
「四川想要發展起來,還是要重視工業的發展,以工業來吸納更多的人從農業之中走出來。」
「這樣一來的話,務工的收入更高,剩下的人也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,自然而然就可以快速的發展起來。」
「此外,四川人口眾多,朝廷應該在四川這邊進行大力的移民,將大量的人口遷移到關外、海外去,減輕這裡的人地矛盾。」
「同時也是可以將這裡多餘的勞動力用來發展海外、關外的土地,一舉多得。」
「等到這成都發展起來了,再以程度為核心,帶動周圍雲貴渝地區的發展,吸引這些地方的人到成都這裡的務工、做事。」
「只有他們走出了大山,在城裡面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了,見識了外面的繁華之後,他們才不會覺得大山裡面,才會逐漸的慢慢的願意搬離出來。」
「至於大山之中,我覺得並不適合進行什麼發展規劃之類的,投資很大,收益很少,還不如想辦法將人都給遷移出來。」
劉晉將自己的觀點給說了出來。
想想後世,山區的發展都是很難的,投資再大都沒有什麼用。
因為地理的限制,交通不便,修一條路都可以在平原地區修十條路了。
後世是因為沒有條件,土地有限,財力有限,大明就不一樣了,要錢有錢,要土地有土地的,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些人給遷移出來。
大明現在需用大量的勞動力,資本主義和工業化的發展,勞動力和市場都是最為重要的東西。
可是偏偏現在大明的人口很少,2億多的人口分布在廣袤的土地上,地廣人稀,勞動力很稀缺,海外的藩國和殖民地還在不斷的搶人。
這些窩在山裡面的山民、少數部族,他們就是不肯出來,管你朝廷開什麼樣的條件,我就是不出來,你又能夠怎麼樣?
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。
一個原因是一直以來對朝廷的敵視,尤其是西南地區原先的土司制度,在土司的治理下,這些少數部族的人眼裡面只有土司根本就沒有朝廷,甚至於對朝廷是敵視的。
你根本就沒辦法在這些人的身上徵收到任何的糧食、稅收之類的,甚至於朝廷每年都還要倒貼不少的糧食、銀子進去。
第二個原因也是因為這些山民、少數部族的人往往都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,不服管教,自由自在的慣了。
第三個原因是因為對外的交流很少,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,沒有交流和往來,自然而然的就不會有變化,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的繁華,始終認為自己大山裡面才是最好的。
本來也沒有什麼,放在以前的話,朝廷也是懶得去管這些,只要不叛亂、鬧事就可以了,朝廷也懶得管你死活。
但是現在不行啊,大明各地都在迅勐的發展起來,這西南發展不起來的話,始終就是一個隱患和不平衡。
西南也是很重要的區域,不僅僅可以輻射東南半島,還可以往緬甸、印度洋這邊輻射過去,如果能夠發展起來的話,長江上游地區的環境也是可以變的更好,不至於像後世一般,環境破壞嚴重。
「你說的很有道理。」
「現在的四川和西南地區就好像是二十年前的,人多地少,人地矛盾尖銳,所以還是要堅持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執行的辦法。」
「移民和發展工業。」
弘治皇帝點點頭說道。
「陛下聖明!」
「農業有著天然的局限性,如果僅僅只是傳統農耕方式,一個農民即便是累死了也頂天只能夠耕種十幾畝田地。」
「十幾畝田地產出的糧食根本就賣不了幾個銀子,產出非常的有限,整個社會的財富增長就會非常的緩慢。」
「而且農業是要看天吃飯的,遇到災荒之年,糧食絕收,這生活就難以為續了。」
「唯有工業能夠大量的解決勞動力,極大的提高生產力,利用各種各樣的工具、機械提高勞作效率,這樣一來,社會的財富和產出就可以大大的增長。」
「不僅僅朝廷可以徵收到更多的稅收,老百姓也可以有更多的糧食來吃,更多的布匹來做衣服,還可以建造出更多的房屋出來居住。」
劉晉笑著回道,也不枉自己多年來的努力啊,弘治皇帝現在也是已經清楚的知道農業的局限性了。
搞農業是沒有什麼前途的,尤其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,農業只是基本的吃飽飯,想要富裕就還是要搞工業,搞商行。
「那以你之見,這成都和西南該如何發展工業?」
弘治皇帝點點頭,隨即想了想問道。
「可以鼓勵我大明的商行、工廠前來成都這裡的辦廠、辦商行,朝廷在這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,比如稅收方面,在五年內給予一定的減免。」
「另外朝廷這邊也可以持續的加大對西南、四川的投入,興修公路,也可以將鐵路往四川各地、雲南、貴州、重慶等方向修過去,以此來帶動四川和西南地區的發展。」
劉晉想了想回道。
這一套也是後世促進某些地方發展的辦法了,稅收、交通等基礎和政策上做好的了,自然而然就可以發展起來。
現在通了火車,往來方便了、快速了,想要發展起來還是可以的,不像以前,即便是不收稅也沒人來四川這裡投資,因為機器都進不來,產品也賣不出去,成本太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