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事堂,趙鼎為難的看著一邊的鄭居中一眼,這個老東西居然老而彌堅,冬天生了一場病之後,仍然出現在政事堂中。
「陛下準備讓人迎回趙桓,將他送到江南去。」趙鼎嘆了口氣,他並不希望李璟使用如此陰險的一招,但是站在帝國的層面上,這一招卻是使用的恰好,可以不費吹灰之力,就能使得江南大亂。
「恐怕金人是不會同意的。」張孝純先是一愣,很快就搖搖頭,說道:「金人也不是傻子,聽說完顏晟在北方鼓搗出來的動靜很大,有不少的漢人學子都已經投靠對方了,這種借刀殺人的詭計,金人中肯定是有人能察覺的。」王璞和鄭居中等人也都點點頭,只有曹璟在一邊低著頭算這今年的收入,好像是沒有聽見一樣。
「趙桓若是不能回來,就讓趙謹去。」趙鼎掃了鄭居中一眼。在他看來,趙桓回來的可能性很小,金人只要不是傻子,都不會放趙桓回來的,讓趙謹去的可能性很大。
「讓一個孩子去?」張孝純一陣遲疑,雖然兩國交戰,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,這種手段也是很正常的,但這個趙謹畢竟是一個孩子。
「到底不是天家血脈,若是長大成人了,還指不定會發生什麼事情呢?這天下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想著坐那張椅子呢?陛下還是太仁慈了。」鄭居中忽然淡淡的說道。
趙鼎等人聽了聞言一愣,沉默了半響之後,才聽趙鼎說道:「此事先派人去告知完顏宗翰,等完顏宗翰這邊做出決定吧!若是能換回趙桓,自然是好事,若是不行,就用趙謹吧!」
眾人聽了再次默然不語,雖然大家都知道,趙謹的命運此刻恐怕已經被確定,站在人性的角度來看,是有些不妥當,但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,還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。
「鄭妃那裡,我親自去說。只要能為我大唐,個人犧牲又算什麼,陛下仁慈,讓他多活了兩年,現在也該為大唐做出貢獻了。陛下不好開口,就讓老臣去做吧!」鄭居中面色平靜,好像這並非什麼困難的事情一樣。
看著鄭居中離去的背影,張孝純才嘆息道:「我說這個老傢伙為何能在趙宋的朝堂上活下來,就衝著如此狠毒的心腸,我也很佩服。」眾人也都點點頭,畢竟是自己的外孫,十分輕易的就拋了出去。
「或許完顏宗翰會放趙桓回南宋的。」曹璟想了想,說道:「今年河北之地收成不好,金人想要豢養百萬大軍,需要大量的糧草,偏偏河北大地今年產糧不足,下官估計,一個完顏闍母的首級還是不能換回趙桓,但若是奉上一些糧草,必定能夠成功。」
趙鼎等人相互望了一眼,說道:「這恐怕不可能,陛下這次將南宋打怕了,加上又失去了巴蜀產糧之地,沿江一帶被陛下摧殘的差不多了,南宋最起碼一年之內不會北伐中原,未來一年內了,就是陛下北伐進攻金人的最佳時刻,金人缺少糧草,這是上天都在幫助陛下,陛下豈會答應?」
曹璟面色一動,最後還是沒有說話,他主管錢糧,提供的只是數據,至於真正的家國天下,就不是他能考慮的事情了,朝堂上的諸多官員,也很少有與他接觸的。
「曹大人,今年中原大地,風調雨順,想必收成比較好,明年陛下征討河北,北伐幽燕,糧草可準備妥當了?」趙鼎看著曹璟說道。
「雖然江淮之間今年損失比較大,但是中原之地,尤其是關中、河東一帶今年豐收,各地官倉都已經盤點完畢,支撐到明年秋收還是可以的,若是還不行,就調巴蜀糧草入中原,下官已經讓商旅收集江南的糧草,長江沿岸損失慘重,但是荊襄一帶、兩廣一帶還是有不少的糧食儲備,下官已經奏請在松江一帶設市舶司,一些商船可以前往占城等國收購糧食,占城等國水稻多是一年三熟,有足夠多的糧草支撐。」曹璟趕緊回到,論及詩文,曹璟絕對不如眾人,但是只要是設計到錢糧,曹璟必定能娓娓道來。
「如此安排,甚是妥當。」張孝純忍不住點點頭,不得不承認,曹璟雖然身份地位上不行,但的確是一個辦實事的人,朝廷的錢糧數據盡數掌握在他心中,有什麼重大事情的時候,曹璟都能想到辦法,這樣的人當麒麟閣大學士、政事堂的相公也不是一件錯誤的事情。?
「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,陛下明年開春恐怕就要北伐出征,糧草等方面的事情一定要籌措妥當,陛下想要的是一擊而中,不想在河北耽誤太多的時間,曹相,糧草籌措方面,你可要費些心思了。」趙鼎目光閃爍吩咐道。
「糧草籌措自然是下官分內的時候,只是陛下將從何處出兵,兵分多少路,這些都沒有出來,想要及時將糧草運至前線,恐怕有些困難。」曹璟遲疑道。
「陛下兩天後就會抵達京師,三天後就會舉行大朝會,第四天應該是召見政事堂和軍機處,商議明年出兵的事情,第五天就是休沐封筆的時候,年底的一些事情就這兩天都要處理乾淨,面對封筆之後,還要處理大事。」趙鼎點點頭,笑呵呵的說道:「今年也就這樣過來了,明年天下劇變,陛下最後必定能一統天下,但是我等身上的任務也很重,不可掉以輕心。有些事情,陛下不方便做,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可以代為效勞。」
張孝純等人知道,趙鼎說的就是鄭觀音的事情,鄭居中雖然為人心狠手辣,為了權勢不擇手段,但他自己主動去見鄭觀音,不就是為了幫助李璟解決這個難題嗎?
「大人所言甚是。」眾人紛紛點頭。
就在洪武二年的前七天,李璟的大軍終於回到京師,受到京師上下的隆重歡迎,趙鼎等文武百官出迎十里迎接。相比較趙宋,李璟的文治武功遠超趙宋歷代君王,才會讓人如此歡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