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砰!」
重重地錘著桌案,阿敏忿怒地道:
「還沒找到朝鮮人的蹤跡嗎?」
「鐵山城裡也沒有?」
傳信的士兵戰戰兢兢地道:
「沒有,鐵山城裡都找遍了,一個人都沒有。」
「聽說他們都逃往皮島去了。」
鐵山距離皮島不遠,建虜來襲之前,陳子壯就按樞密院制定的戰術,組織民眾遷往皮島了。
留下來襲擾的都是民兵,依靠對地形的熟悉埋伏作戰。
這讓阿敏和豪格空有強大的軍隊,卻硬是找不到人打仗。反而因為各種襲擾,不斷有人減員。
眼看在鐵山也找不到糧食,再往南出兵可能斷糧,阿敏恨恨地道:
「回師!」
「先回義州再說。」
豪格卻年輕氣盛,反對道:
「一路打到漢城,不信還會沒有人。」
「這樣損兵折將地回去,向父汗如何交待?」
阿敏憤怒地道:
「交待什麼?」
「要是斷了糧食,你的鑲黃旗還要不要?」
「我是主將,聽我的命令回師!」
察覺到危險的阿敏,擔心繼續南下自己可能斷糧,把自己麾下的鑲藍旗折在這裡,毫不猶豫地撤軍,不再繼續深入。
豪格對阿敏的獨斷很是憤怒,但他也擔心鑲黃旗孤軍深入,可能遇到危險。
所以他只能同樣撤兵,率軍返回義州。
探聽到這個消息的陳子壯,對此連道可惜。
因為他打算讓毛文龍吃掉義州留守的一千人,取得一個大勝利。
但是阿敏和豪格到了鐵山就停下,沒有繼續去地形崎嶇的宣川,讓他只能放棄吃掉義州兵馬的打算——
畢竟鐵山距離義州實在太近了,只有八十多里,快的話一日就能返回。
這麼短的時間,東江兵沒有吃下義州留守建虜的把握,即使提前設下埋伏都不行。
不過在阿敏和豪格回程時,陳子壯還是派民兵設陷阱層層攔截。讓建虜一直處在恐慌之中,無法放鬆警惕。
這也讓阿敏對自己預感到的危險,更加確信了一點。
如果不當機立斷地回去,說不定他的鑲藍旗,就要栽在朝鮮。
豪格則憋了一肚子氣,來到義州之後,徑自過江去鎮江找補給去了。
阿敏見此也急忙過江,不敢繼續留下來——
上次暢通無阻,如同自家後花園的朝鮮,竟然變成了龍潭虎穴。
這讓他實在不明白,為什麼變化這麼快?
喚來鎮江守軍仔細詢問,他才明白了其中原因,很是驚訝地道:
「你說對面的土地被朝鮮國王封給了毛文龍,如今是東江領?」
「毛文龍三番五次襲擾,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領地?」
得到肯定的回答後,阿敏和豪格等人,都明白了毛文龍這次屢敗之下,仍舊不斷作戰的原因。
實在是東江領都是他的,他當然不能放任八旗軍。
這讓阿敏不由感嘆道:
「朝鮮國王都捨得分領地,大汗」
「大汗一定會後悔沒讓我留在朝鮮。」
在他內心之中,一直對沒能留在朝鮮引以為憾。
如今見毛文龍都在朝鮮獲得了領地,他心裡簡直嫉妒得要冒煙。
嫉恨之下,阿敏想到了一個辦法,那就是摧毀東江領的房屋和農田,看毛文龍會不會出來。
所以他又率兵渡江,派士兵把見到的房屋和農田都摧毀。
一時間東江領臨近鴨綠江的地方,可謂處處狼煙。
眼看自己搭建的茅草屋被燒毀、開闢的農田也被建虜踐踏,東江領的民兵,可謂怒火衝天。
這些都是他們的房屋和土地,怎能任由建虜破壞?
一些人忍不住衝出去,卻被有準備的建虜,用騎兵包圍殲滅。
陳子壯聽到這個消息後,急忙約束民兵,不准擅自出擊。他們的任務就是堅壁清野襲擾建虜,不能和建虜正面作戰。
房屋被燒了可以回皮島住,農田沒有收成也有朝鮮提供糧食。只要把建虜阻攔在清川江以北,朝鮮君臣會很愉快地付錢。
所以,很多民兵忍著怒火,繼續和建虜周旋。
他們心裡也打定主意,以後要苦練本領,早日能夠和建虜正面作戰。
可以說,在保家衛土的信念下,這些遼民出身的民兵戰鬥意志遠比以前要強。
毛文龍麾下的東江兵,也因此屢敗屢戰。
阿敏和豪格胡亂破壞了一陣子,發現這樣做的效果不明顯。
鴨綠江附近的土地本就沒有多少人耕種,距離義州近的農田,也被他們破壞完了。
但是東江領的兵馬就是不出來,看著他們在這裡肆意破壞。
如果破壞更遠的地方,小股兵馬會在東江領消失,大股兵馬則需要更多後勤補給。
在沒能劫掠到朝鮮獲得補充後,他們的補給已經不多,必須要用在關鍵之時。
阿敏和豪格商議的結果,就是在八月秋收時大舉出兵,逼迫東江兵馬迎戰。
如果東江兵馬不出來,他們就派人收割糧食,以這些糧食為補給南下漢城。
所以他們的襲擾也逐漸減少,把力氣留在八月作戰。
陳子壯和毛文龍等人,明顯猜到了這一點,他們一邊準備快速秋收,一邊向朝廷求援,至少在秋收時遲滯建虜幾天,獲得收割糧食的時間。
這也是朱由檢命令姜曰廣儘快和日本簽訂條約的原因,他需要把兵力收回來,專心和建虜作戰。
劉興祚的女真牛錄和三千朝鮮兵馬,都在洪承疇率領下返回朝鮮。
顧炎武和巡捕營新軍大隊,則被派去黑龍江一帶,支援對科爾沁部的作戰——
在東江領開戰的同時,黃台吉率領建虜主力,浩浩蕩蕩地去救援被草原聯軍攻擊的科爾沁。
從寧完我那裡得知消息的朝廷,一面派人通知滿桂做好準備,一面安排黑龍營,從北面襲擾科爾沁。
一時間,東面東江領、西面科爾沁,兩條戰線都戰雲密布,即將爆發大戰。
但是樞密院中,卻是一片歡騰,因為己巳方案的目標,已經基本實現。
無論是命令東江領襲擾遼東,還是會盟草原出兵科爾沁,樞密院的目的都是掩飾大凌河築堡的行動。
如今建虜派偏師去東江領,派主力去科爾沁,顯然沒有餘力出兵大凌河。這讓大凌河堡修建的事情,更加順利起來。
尤其讓樞密院高興的,是在經過四個多月的修建後,大凌河堡已經完全修成,甚至連外圍防禦工事也得到了完善。如今正在修建二號堡,而且速度更快。
只要在入冬前修成這個堡壘,建虜即使冒著冬天的嚴寒發起進攻,它們也足以自保。
朱由檢得知這個消息後,更是徹底放下了對建虜的擔心。
他現在已經確定,建虜不可能像歷史上那樣走大凌河谷繞道草原、攻破順天府北邊的長城關隘進入京畿。
大凌河堡會像一個釘子威脅建虜的後路,讓建虜不可能放心從大凌河谷繞道。
這也是歷史上己巳之變後,孫承宗身為遼東督師,迅速修建大凌河城的原因——
朝廷迫切需要這個城池,不讓建虜繞道草原入關。
可惜那個大凌河城遇到了建虜剛剛鑄成的紅衣大炮,最終遭遇失敗。
如今建虜的紅衣大炮尚未鑄成,大凌河堡的防禦,也比傳統的城池更強。
朱由檢有充足的信心,把建虜牢牢擋在關外。
為此,他下令嘉獎霍維華、何可綱、鄭芝虎、韓雲等有功人員,為他們盡數授予一等男。
參與築堡的將士也盡數獲得嘉獎,至少是一方里遼東土地券。
後方功勞最大的徐光啟,更是被提升為弼政大臣,褒揚他這一年來練新軍、築棱堡等功績。
最讓朱由檢高興的,是徐光啟主持的農科院,成功在北方種植出了番薯和玉米,即將要進入收穫季節。
朱由檢前往清華園的一個原因也在於此,要去西山試驗田,視察番薯和玉米種植。
作為新的農作物,番薯和玉米的推廣必然不可能一帆風順。為了防止民眾不接受,他要求先在山區試驗。鼓勵民眾墾荒,在以前無法耕種的地方種植。
只要能稍微收穫點糧食,就能減輕饑荒,讓朝廷的賑災壓力降低點。
在西山的試驗田上,朱由檢褒揚了徐光啟等人在種植新作物上的努力,並根據自己的見識提出了紅薯翻秧等方法,讓徐光啟等人試驗。
最後還採摘了一些嫩玉米,帶回清華園宴請勛貴食用。用這些人帶頭,加快新作物的推廣。
這些勛貴什麼沒享受過,講究的就是新奇。對玉米的獨特口味,一些人頗是喜愛,打算在明年種植,以便能吃到嫩玉米——
反正按照皇帝所說,這種新作物也不用占用耕地,可以在山地上種植。
朱由檢推廣新作物的舉動,取得了初步成功。
他還讓尚膳監皇家酒店召集擅長做粉條的人,打算在番薯收穫後,研究紅薯粉條。
——
這一切的消息,都讓朱由檢頗為欣喜。
更讓他高興的是,他在清華園中發現了一位美人。
這個美人就是張獻忠之前獻上來的,朱由檢讓人把她送到清華園後就忘了,直到這次去清華園避暑,才第一次見到。
一見之下,他頓時明白了張獻忠為何特意獻上此人、張同敞還在自己面前提起。
實在是這個女子太美了,完全長在了他的審美上。
而且有一股獨特的氣質,讓她在有蒙古女子風情的同時,更像是一位多愁善感的美人。
北方女子的容貌、江南女子的氣質,兩者混合在一起,讓朱由檢很是著迷。
所以他很快召見這個女子侍寢,把這次外出帶的選侍,都拋在了一邊。
被俘虜了數月、又在清華園中培訓了兩個多月,這個女子已經會說一些漢話。
朱由檢和她交流後,才知道她出身科爾沁部,是博爾濟吉特氏、也就是孛兒只斤氏的後裔,屬於成吉思汗弟弟的後代。
她的兄長吳克善,是科爾沁部的首領之一。
她的姑姑,是黃台吉的大福晉哲哲。
她的妹妹,是黃台吉的側福晉布木布泰——
這個人還有個更響亮的名字,也就是歷史上的孝莊太后。
這讓朱由檢很是驚訝,終於知道了這個科爾沁部的貴女是誰:
『原來她就是海蘭珠啊!』
『難怪如此迷人。』
歷史上的黃台吉,就為她神魂顛倒,遠比所謂的大玉兒受寵愛。
出於自己的惡趣味,朱由檢同樣為她賜名海蘭珠。
並且給高迎祥的據點賜名海蘭泡,讓他們在科爾沁部宣揚自己對海蘭珠的寵愛,拉攏科爾沁部的人心。
對張獻忠他也又給了賞賜,封贈張獻忠的親人。
八月回宮之後,朱由檢更是把海蘭珠冊封為宸妃,安排在永壽宮居住——
這座宮殿是西六宮之一,在乾清宮西面、養心殿後面,離朱由檢的住處非常近。
這充分顯示了朱由檢對她的寵愛,相比為朱由檢生下子嗣、被冊封為皇嬪的察罕部貴女,海蘭珠的地位都要更高一些。
再加上察罕部和科爾沁部的敵對關係,海蘭珠因此受到宮中蒙古嬪妃的嫉恨。雖然同樣出身蒙古,兩方的關係卻怎麼也好不起來。
周皇后和田妃因為她分了皇帝寵愛,對她也喜歡不起來。只有不太受寵的袁妃,和她的關係稍微好一些。
這讓海蘭珠在宮中更加憂鬱,讓朱由檢對她也更憐惜一些。
為了讓她在宮中能有事做,朱由檢還讓皇家樂團製作草原上的樂器,演奏草原曲目。
皇家樂團也多了一項任務,那就是收集藩國樂器和音樂,演奏藩國樂曲。
各種音樂匯集,讓皇家樂團的實力,愈加雄厚起來。
他們能在朝廷需要時,演奏合適的音樂。
不過,大明的文官卻對此事,大多不怎麼在意——
禮樂雖然並稱,卻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禮。
他們更關心的,是大明繼承禮法的制定,這是皇帝明確表態,會遵守的法律。
也因為此,在八月十二日經筵秋講的第一課上,他們就向皇帝講解繼承禮法,把歷朝繼承制度,向皇帝一一講解。
之前皇帝提出的大明繼承制度和前代的不同,也在他們掰開揉碎了講解時,徹底體現出來。(本章完)
()
1秒記住品筆閣:www.pinbige.com。手機版閱讀網址:m.pinbig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