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健這些天,心情也是很糟,他心知這件事很麻煩,麻煩就在於,大明未必耗得起。 壹百~萬\小!說 ·
只是因為一小伙的倭寇,就惹來了那麼多的麻煩,每年因為倭寇而導致的錢糧損失何其巨大,東南沿岸這麼多的備倭衛所,養著十幾萬人,這還不說倭人劫掠帶來的損失。
現在又要防備佛郎機人,國庫本就空虛,拿什麼來彌補不足呢?
可是朝廷若是示弱,顯然也是絕不可能的,雖然可能答應了佛郎機人不會有什麼損失,可是對於大明的威信傷害卻是極大的,內閣之中,誰若是在這件事上做出妥協,怕是明日就得要準備上書請辭,乞老還鄉了。
現在朱厚照問內閣的對策,劉健只好道:「陛下,臣竊以為,理應拒絕為好,備倭諸衛那兒,往後得要狠狠地督促一番,讓他們好生地操練,隨時警戒,實在不成,就調一些遼東、宣府的邊軍協防,這佛郎機人狼子野心,朝廷當斷然回絕佛郎機人的任何要求,從今日起,內閣要隨時有兩位學士輪番當值,南京守備那兒,亦要做好調度,江南若有任何消息,可讓通政司直接上報,隨時做好應變的準備……」
劉健不疾不徐地提出了許多的措施,朱厚照聽得連連點頭,又看向眾人道:「諸卿怎麼看呢?」
大家都無話可說,倒不是這些人無能,實在是歷朝歷代都未曾遭遇過從汪洋大海中到來的敵人,即便只是倭寇,也不過是疥癬之患而已,可是這佛郎機人卻是完全不同,背後擁有國家實體作為後援,也不似是倭寇一樣,搶了一把就跑,他們有政治上的訴求,擁有強大武力,而且懂得制定計劃,歷史上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,連前車之鑑都不曾有。一百~萬\小!說 w ww·
朱厚照不由搖搖頭,嘆了口氣,才道:「既如此,那就驅逐了這佛郎機的使節吧,朕倒要看看,這佛郎機人到底有什麼樣的膽量,還敢來犯朕海疆。」
於是眾人點頭,既已商定,便告退出去,朱厚照則是讓葉春秋留了下來。
朱厚照看著葉春秋,頗為頭疼地撫額道:「哎,朕聽說外頭流言蜚語眾多,許多軍民百姓竟是生出了懼怕之心,哎……真是糟糕啊,若是知道佛郎機的巢穴就好了,朕倒可以御駕親征,直搗黃龍,現在卻是來去無影,實在令人生厭。壹看 書 w w看w·」
葉春秋抿嘴道:「陛下,不妨我們再研究一二。」
朱厚照擺了擺手,顯得意興闌珊,心情糟糕地道:「罷了,朕也沒這個心思了,還是歇一歇再想吧。」
葉春秋便作揖,告辭而去,剛剛出了暖閣,便有人來說,劉健命葉春秋到內閣去閒坐。
到了內閣,見了劉健,還是老話題,劉健又向葉春秋問了一些佛郎機的事。
葉春秋倒是沒有隱瞞,將自己所知的事統統說了出來:「佛郎機人地處大明萬里之遙,萬國林立,相互攻伐有千年之久,又與大食人有很大的爭端,所以諸國都崇尚武力,可是他們又與韃靼人不同,韃靼人雖是尚武,所靠的不過是戰馬罷了,既不懂得煉金,又不能造船,而佛郎機人偏偏又多推崇匠人,最擅奇技淫巧,他們所造的火銃、火炮,都威力極大,其國的軍人徵召入伍,都會進行苛刻的操練……」
劉健認真地聽完,臉上若有所思,最後不禁捻須道:「哎,咱們大明啊,終究還是承平太久了,若是太祖或是文皇帝時,如何會在乎這些跳樑小丑?」
葉春秋居然點頭,道:「若是文皇帝時,有鄭和那般的龐大艦隊,區區佛郎機人,不足為患。」
劉健深深地看了葉春秋一眼,露出苦笑,隨即道:「春秋,你又想糊弄老夫了,想造船?且不說海禁,你可知道文皇帝時,為了下西洋,靡費了多少錢糧?錢糧事小啊,可是造船需要木料,就不免需要人力,多少勞力因此而被徵用,上山伐木,或是為朝廷造船,若是當真有這麼多人去開墾,這些人又能種出多少糧來,民力……終究還是不可靡費為好,百姓困苦,若是地方官府再以造船的名義征丁,不是好事。」
葉春秋知道劉健所考慮的是大局,卻還是不免道:「可若是不造船,為這倭寇和佛郎機人四處襲擊,損失又是幾何?錢糧有的可以節省,有的卻是萬萬不能節省的。」
劉健只淡淡一笑,沒有和葉春秋爭辯,只是道:「你是少年人,還不明白,有些事,不是說改就能改的。」
葉春秋便莞爾一笑,也不覺得劉健是倚老賣老,他只是知道,劉健身處在這個文官體制之中,某種程度來說,也是無能為力罷了,即便是首輔,無論做任何事,都有太多太多的顧慮,凡事都不免要瞻前顧後,大明到了而今,就如一個蹣跚的老人,裡頭牽涉了太多太多的掣肘。
該說的也說了,葉春秋便準備告辭,正在此時,卻有通政使過來道:「鎮國公,我這裡正有事要稟告,你且莫走。」
葉春秋有些訝異,便駐足。
那通政使對劉健行了禮,接著道:「鴻臚寺那兒,已經開始著手禮送佛郎機使節了,只是那王漢忠卻是說,兩國雖有誤會,難以交往,可無論如何,能否請鎮國公送一送他。」
一旁的謝遷覺得好笑,道:「送他去哪裡?」
那通政使道:「是去天津衛登船。」
劉健捋須,卻是看向了葉春秋,算是詢問葉春秋的意思。
葉春秋抿抿嘴,道:「那位王大使,似乎一直對下官有興趣,不知諸公怎麼說?」
劉健道:「自然看你的意思。」
葉春秋沉默了片刻,便道:「他既要我送,我大明乃禮儀之邦,那麼不妨就送一送吧。」
拜別了劉健,出了宮去,葉春秋便回到府上,歇了一日,那王漢忠果然次日清早就叫了人來催,葉春秋便穿了朝服,和葉老太公打了招呼,旋即坐車到了鴻臚寺。
(未完待續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