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謝遷故意當李東陽之氣,而且他跟王華一樣,都很清楚李東陽在那些讀書人心目中的地位。壹看 書 w w看w·1kanshu·
「有與沒有,不重要,努力了,就沒有遺憾了。」葉春秋很直接地說了一句很裝逼的話。
謝遷本想苦口婆心地再說幾句,結果聽了葉春秋這麼句話,竟發現沒法兒說了,最後索性笑起來道:「好吧,後生自去努力,我且作壁上觀,就等著看你如何化腐朽為神奇。」
葉春秋便笑嘻嘻地道:「謝公若是肯助一臂之力,努力才有結果。」
「老夫就知道你來此不是閒坐聊天的,你說吧,你想做什麼?」謝遷又瞪他一眼,卻是對葉春秋帶著幾分無可奈何。
葉春秋這才正色地看著謝遷,娓娓地道出自己心裡的想法。
葉春秋拜訪了謝遷後,接下來就到了廷推的日子,廷推是在保和殿進行的,葉春秋和李東陽聯名的章程奏了上去,宮中立即批准,緊接著,禮部便按著章程,按部就班地開始進行一切的程序了。
現在的李東陽,不過是代首輔罷了,在結果出來之前,雖然依舊還是位高權重,不過……多了一個代字,想必總讓人覺得很不好受的。
這天,葉春秋早早動身,參加了朝會。
與李東陽打了個照面,李東陽正和顏悅色地與王華說著閒話,此時陛下還沒有來,大殿之中嗡嗡作響,彼此都在閒聊。
不過,若是仔細去觀察,卻又發現雙方曲徑分明,王華與謝遷的門生故吏站在了一旁,冷眼相看,與李東陽的一些關係姣好的人,也彼此說著閒話。壹 百~萬\小!說 w ww·1kanshu·
倒是楊一清是個特例,他似乎不願意陷入這種紛爭之中,顯得十分灑脫。
那禮部尚書費宏則和楊一清低語什麼,費宏和李東陽關係好,這是人所共知的事,似乎頗有一副代替李東陽,拉攏楊一清的意思。
等到朱厚照邁著大步駕到,大家方才嚴肅起來,嘈雜的聲音戛然而止。
朱厚照身穿著冕服,頭戴通天冠,顯出幾絲威嚴之色,登上了御座,眾人行禮,朱厚照才道:「今日是廷推的日子,朕呢,只是來看個新鮮,費師傅,你是禮部尚書,你來主持吧。」
費宏笑吟吟地點點頭,接著開始唱起規則來。
這些規則,葉春秋都是耳熟能詳的,大家各自記下要推舉的候補首輔,每人只許寫一個名字,而後進行唱名,得到一百人推舉的,便算是有了爭一爭首輔的資格了。
宦官們紛紛舉著托盤出現,每人給百官一根竹籤子,接著便各自送了筆墨來。
眾人倒也不遮掩,各自唰唰幾筆,寫上了名去,緊接著,宦官們將所有的竹籤收了,費宏與司禮監稟筆太監劉瑾一道開始唱名,邊上則有專門的翰林官記錄。
葉春秋面帶淺笑,站在人群中不太起眼的角落,他心裡知道,真正的遊戲要開始了。
「李東陽……」
「李東陽……」
「李東陽……」
費宏扯著嗓子唱喏,連續三根竹籤都是李東陽,這令他頗有一些欣慰。
李公簡直就是眾望所歸啊,其實呢,葉春秋是新一輩里少有的聰明人,可他無論使出什麼詭計,又能如何?在真正的名望和實力面前,一切陰謀詭計,都是不堪一擊。
「李東陽……」
第四個了。
這也算是開門紅了。
李東陽也忍不住勾起一絲笑意,雖然自家兄弟的事令他心裡的怒氣依舊難平,不過在朝堂這麼多年了,早就練就了他以大局為重的謹性,眼下最緊要的,還是先保住他的首輔之位,幸好,現在看來,過程還算是順利的,展現自己實力的時候到了。
連續四個李東陽,朝中絕大多數官員的態度已經不言自明了,葉春秋……何德何能,能與自己一爭長短?
至於士林那兒,也不必擔心,想必到了最後,自己能得到的支持,至少八成以上,有這個,自己的地位,堅如磐石。
「費宏……」
費宏念到這第五根竹籤的時候,臉色變得怪異起來。
費宏非常的不懂,怎麼會有自己?
偏偏這是無記名的竹籤,想要找出是誰都難。
一般情況,他費宏雖是禮部尚書,位高權重,可他與李東陽乃是一黨啊,這幾日為了李公的事,他沒少到處奔走,就是為了讓李公得到更多的票數,是誰吃飽了撐著,拿自己消遣來著?
費宏眼角一掃,不經意地看了李東陽一眼。
李東陽依舊面露微笑,看起來是不以為意的樣子。
看來這是某些和李公不對付的人,純粹來噁心李公和自己的,不過……這不打緊,繼續……
「李東陽。」
「王華……」
「王華……」
「費宏……」
前面沒什麼感到意外的,可是……怎麼又有自己?
這一下子,費宏再沒有方才的輕鬆了。
雖然只是有兩票是他的,可是他愈發地覺得有些不對勁起來。
下頭的百官,也開始竊竊私語。
劉瑾眯著眼睛,扯著嗓子道:「肅靜!」
費宏繼續拿著竹籤,臉色變得更不好看了,道:「費宏。」
「李東陽。」
「王華。」
朝中大臣的每一票,顯然都是精心計算的,李公需要展現自己碾壓對手的實力,所以需要集中票數,因此在這幾日的功夫,他的門生故吏們早已進行了活動,該打招唿的人,都打了招唿。
而王華本身就有實力,再加上謝遷的支持,完全有機會入圍。
可問題就在於,多餘出費宏的票,卻是哪兒來的?
似乎誰也沒有注意到,在百官之中,建昌伯和壽寧侯在無聲地陰笑。
其實一開始,葉春秋尋上門讓他們去拉票的時候,兄弟二人也覺得詫異,發動所有的公侯,統統都投費宏?
這不是瘋了嗎?他們寧願投葉春秋!
可糾不過葉春秋的堅持……這些公侯,人數恰好在一百上下,而且絕大多數人,都從鎮國府得到過好處,又和尋常的文官不太和諧,有了葉春秋的暗暗號召,還有壽寧侯兄弟二人的四處聯絡,足以給費尚書一種巨大號召力的錯覺了。(未完待續。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