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瑾一肚子的怒氣,一下子跪倒在地,道:「陛下,這……這……這些人實在大膽啊,陛下啊,若是這樣放縱這些人,陛下的江山還要不要,這是陛下祖宗們的基業,錦衣衛更是陛下的私軍,那王洪無論怎麼說,也是陛下任命的欽差,他們這樣造亂,反的豈是親軍和欽差,分明反的就是陛下,陛下……若是容忍,天家的威信,可就蕩然無存了,陛下……」
朱厚照也怒氣沖沖,聽劉瑾這麼一說,似乎那些人是衝著自己來的,自己招惹了他們嗎?真是豈有此理,簡直……簡直就是反了天了。一 百~萬\小!說 ·
朱厚照便眯著眼,難得露出深沉的樣子:「如此說來,理當怎麼處置?」
劉瑾毫不猶豫的道:「陛下理應殺雞儆猴,所有犯事的人,統統要拿下,為首者,格殺勿論,絕不可縱容,否則……」
朱厚照沉默了片刻,卻道:「朕要和師傅們商量商量。」
劉瑾心裡一想,知道這麼大的事不可能繞過內閣。
不過……內閣那兒倒是好辦,劉健和李東陽素來是穩健的,發生這麼大的事,他們未必肯輕易表態;倒是那謝遷是個急性子,性情如火,這是人盡所知的事,不過……無妨,還有焦芳呢,焦芳可是和自己同穿一條褲子的,嗯?何不如把張彩也拉進來,張彩是吏部天官,有這個議事的資格,如此一來,自己在這兒吹了風,又有張彩和焦芳幫襯著,劉健穩重,大抵是不置可否,李東陽謹慎,含糊不清,謝遷就算想袒護誰,焦芳和張彩只要立場堅定,這件事,就好辦。一 百~萬\小!說 ww w·1ka要n書
想到此處,劉瑾心中大致抵定,便笑吟吟的道:「陛下,這自然是理所當然的,這麼大的事,瞞著幾位閣老可不成,不過,陛下何不如再召張彩來,這件事,說來也是因為吏部那兒……」
朱厚照沉著臉道:「一併傳召吧,現在就去。」
誰曉得他話音落下,卻有小宦官道:「陛下,閣老們請見。」
這個時候,師傅們居然來了,還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啊。
朱厚照打起精神,劉瑾則乖乖束手側立在朱厚照身後,他心裡有些不喜,這時候也來不及拉張彩來了。
很快,四個閣臣入見,只是今日……怎麼瞧著有點兒不太對勁。
因為謝遷怒容滿面倒是沒什麼,這位謝閣老歷來都是以雷厲風行和脾氣大著稱,當初是看先帝不順眼都要處處頂撞的人,人見人怕。 要百~萬\小!說 w ww·
可是何以連歷來穩健的劉健,也是將憤怒寫在臉上呢,還有李東陽,他歷來是謹慎的,甚至對劉瑾,他也歷來和顏悅色,算起來,劉瑾和李東陽見了面還會打招呼,總之,他是個城府極深,無論發生什麼事,都能做到平常心態的人,只是而今,他也是皺著眉,一臉不喜的樣子。
焦芳則是拉著臉,故作不露聲色。
四人行了君臣之禮,朱厚照便道:「諸位師傅聽說了嗎?真是豈有此理,南京鬧出這樣的事,這些人……到底有多大的膽子,欽差和錦衣衛……」
「陛下……」劉健突然打斷了朱厚照的話。
這個歷來穩健的大臣,今日顯得格外的嚴厲。
朱厚照一下子不做聲了,他驚詫的看著劉健。而其他三個閣臣,神情也同樣都是凝重。
劉瑾見狀,仿佛鑽了空子,便不由道:「劉公,你這是什麼意思?陛下……」
劉健卻壓根不理會劉瑾,正色道:「陛下,臣也接了王華來的奏疏,噢,還有南京都察院的彈劾,請陛下先行過目。」
彈劾奏疏……
劉瑾心裡恨得牙痒痒,你們還有理了,真是……哼哼……
朱厚照顯得神色也很不好看,劉健太不給自己面子了,卻只能耐住性子:「噢,拿來看看。」
外頭早有宦官候命,一聽朱厚照發了話,接著便一起抬著一個箱子來,這是一個很大的箱子,甚至足以容得下一個人鑽進去,幾個宦官氣喘吁吁的抬進來,把箱子一打開,朱厚照和劉瑾都倒吸了一口涼氣,足足數百份奏疏……而且居然用的都是紅本,所謂紅本就是彈劾的意思,幾百份彈劾奏疏,這可是朱厚照登基以來,從所未見的事。
劉瑾站到了箱子前,檢出一份奏疏,徐徐到了朱厚照面前,道:「請陛下御覽。」
朱厚照急不可耐地打開,裡頭的話自是激烈無比,不過……他看到裡頭的情由,頓時皺眉,噢,案子審到了葉春秋那兒,還屈打成招,惹得南京讀書人暴怒,王師傅親自出面了,還將一本書摔在欽差臉上,錦衣衛千戶……
他眼睛有些發直,萬萬料不到……事情會如此複雜。
為什麼又牽涉到了葉春秋?噢,錦衣衛屈打成招,真是怪了,他們為何這樣急著屈打成招?
不過朱厚照的臉還是拉了下來,他抬眸,劉瑾在一邊道:「陛下……」
朱厚照卻不理他,抬頭看著四個師傅,道: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」
「陛下!」謝遷怒氣沖沖的道:「這是有人要製造冤獄,以至於群情洶洶,引發了變亂,陛下……科舉乃是國本,竟有人想用國本來做文章。」
朱厚照啞然,不過他也有點惱火,任命了欽差,讓你去查何茂就好,怎麼又查到了葉春秋的頭上?
劉瑾有些急了,剛要開口說什麼,卻不妨這時候,有人厲聲道:「謝公所言甚是,此事關係重大,不可不察,以臣之見,理應立即懲治錦衣衛涉案人等,還有僉都御史王洪,對了,還有一個叫姚政的,竟敢誣告,這些人膽大包天,為平民憤,應當處以極刑,以儆效尤,侍講何茂,無端受冤,該當命南京御醫診治,擇日召回京師,他主持春闈有功,吏部要酌情恩賞,臣還聽說,有一個御史,名叫鄧健,此人遭遇錦衣衛拷打,卻寧死不肯屈服,忠義如此,不正是士林的典範嗎?陛下也應給予安撫和恩賜;其餘蒙冤的人,陛下應親自下旨,為他們平反昭雪,有新晉進士葉景,因為其子蒙冤,確實行為過激,不過無論如何,此舉既是因為舔犢之情,也算是為朝廷辨清了奸人,朝廷亦要旌表,稱讚他的行為。」
(未完待續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