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底是誰幹的呢?理論上誰都有嫌疑,區別在於誰的嫌疑最大。
呂武覺得自從將精力放在西面之後,自己對國內的關注度下降很不應該。
一定是他疏漏了什麼,才導致發生這樣的大事,思來想去沒有一個準確的方向。
元戎遇刺了啊!消息傳開立馬讓晉國變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。
晉國歷史上有發生過元戎遇刺的事情嗎?有的,並且還不少。
呂武都不知道晉國有沒有元戎死於刺殺,想知道答案需要專門找御史進行了解。
只不過,現在去了解那些好像很不合時宜?
魏琦兼任御史,出了這麼大的事情,哪有閒工夫幫呂武去查閱史料嘛。
後續的消息傳過來,智瑩掙扎了一天的時間,永遠地閉上了眼睛。
那應該是失血導致的死亡,說明弩箭沒有命中頸動脈,傷口在初步處理上正確,後續處理則是搞了么蛾子。
也就是說,如果救治的方法正確,智瑩其實是不用死的。
這算幸運,還是倒霉?
幸運的是被射中脖頸沒立刻完蛋,倒霉的是現在的醫療手段不夠還是死了。
智瑩這一死,智氏徹底失去了掌舵者。
幾歲大的智盈肯定無法管理智氏,會被旁支智起接管,還是一幫智氏的家臣幫智盈守住家業呢?
不要懷疑現在家臣的忠貞,很多家族的壯年家主戰死或是病死,家中的繼承者年幼,家族就是依靠一幫家臣來支撐,一直等到繼承者能夠做事才進行接管。
「智伯死於往宮城途中。」
這還真是有夠一言難盡的。
呂武看向蒲元,問道:「你以為何人所為?」
蒲元則說道:「且不論何人所為,陰氏能否有所收穫方是當今之要。」
收穫?哪能沒有收穫。
呂武已經跟士匄完成交易,一旦中行偃身亡,元戎之位歸於呂武,作為交換是呂武需要幫范氏再獲得一個卿位。
這樣的交易交易到底劃不划算,暫時非常不好說。
國君正處於強勢階段,誰當元戎都要面臨很大的壓制,繼續被壓制會成為中行偃第二,想壓制國君則需要取得幾個實力強大卿位家族的鼎力支持。
范氏目前將自己的處境思考得很明白,他們現在已經是樹大招風,需要避免的是過度遭到針對。
士匄明白那一點,格局沒有出現大變動連讓范氏增加一個卿位都不願意。
如果是呂武就任元戎,會造成格局從事實上的變動。這種變動不是增加兩個卿位,祁奚或誰獲得卿位能比。
儘管呂武一直避免讓陰氏太高調,誰又沒發現短短十多年的時間而已,陰氏已經發展到不容忽視的程度了?
關於中行偃的消息也在斷斷續續地傳出來,他被弩箭命中了胸膛,傷勢到底多嚴重則沒有相關的消息。
待在封地的中行吳,也就是中行偃的嫡長子已經在趕來「新田」的路上。
這一次,荀氏和中行氏出動了兩個「師」護送中行吳,隨行的還有來自荀氏和中行氏的眾多族人。
有沒有刺客被生擒,到底是誰動的手,消息層面還停留在不靠譜的傳言之上,甚至有許多聽著好像很有道理,深入解析卻是謠言的言論在滿天飛。
刺殺發生後的第八天,國君單獨召喚了士匄。
士匄是中軍佐,也就是元戎寶座的順位繼承者。
中行偃出了事,國君召喚士匄很是合情合理。
畢竟,一旦中行偃死了或是無法理事,身為中軍佐的士匄就要接過權柄,不能讓晉國的各種政務陷入停滯。
「中軍佐婉拒君上召喚。」魏琦是在刺殺發生後的第九天才過來見呂武。
關於士匄拒絕國君召喚的消息,呂武這邊沒可能不知道。
在廣為流傳的言論之中,沒有少了刺殺是范氏所為的話題,並且說得有鼻子有眼,很難不讓人信服。
支撐刺殺是范氏乾的基礎很直接,士匄是中軍佐,中行偃死了就是士匄接任元戎。所以,是范氏的嫌疑最大。
強勢的國君不附合晉國眾貴族的利益,恰恰是國君過於強勢,導致士匄很擔心能進宮城給出不來。
這一次刺殺是國君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存在一萬隻怕萬一的可能性就需要提防。
士匄要是去宮城,護衛帶太多了不合適,沒有足夠的護衛又無法產生安全感。
再則,國君召喚誰入宮,再埋伏弄死是有前例的。
就是晉景公發動的「下宮之難」咯。
小心無大錯為前提,不要怪士匄產生了那麼高的警惕心。
可以說,兇手是誰沒有給出一個結論之前,晉國上上下下心裡的恐慌不會消失。
在這種現狀下,晉國進入到「下宮之難」發生後,再一次誰也不信任誰的狀態之中。
魏琦問道:「若荀偃傷重不治,士匄可會就任元戎?」
在跟范氏達成交易之後,呂武並沒有告知魏氏。
陰氏和魏氏只是盟友,不用事事溝通。真的大小事情都要匯報,陰氏就是魏氏的附庸,反之亦然。
呂武說道:「猶未可知。」
事情沒有辦成之前,說什麼說呢?
哪怕是魏琦問了,呂武也不會將跟士匄的交易講出來,一旦說了,天曉得會不會出現什麼么蛾子。
有了范氏的支持,魏氏贊成或反對都不再是關鍵,國君那邊才顯得重要。
呂武說道:「趙氏、韓氏未有異動,程氏動靜頗大。」
「刺客持陰氏之弩。」魏琦停頓下來,一小會之後見呂武沒有說什麼,失笑道:「荀氏、智氏未有人前來過問?」
有時候該問還是要問一問的。
完全沒有問,代表他們還是有所懷疑。
呂武搖頭說道:「未曾有人前來,我亦無派人前往。」
黃泥掉褲襠,不是屎也是屎?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無限大,偏偏陰氏做什麼都難以有效果,該是被懷疑不會解除,不如選擇以靜制動。
某天,中行偃傷重不治的消息傳出,伴隨而來的是荀氏和中行氏的族人分別拜訪士匄、呂武和魏琦。
到呂武這邊的為首者是中行吳。
這位中行偃的嫡長子今年多大?看長相和身高,估計有個十五六歲的模樣。
隨行的荀氏和中行氏族人、家臣,他們等待雙方見禮完畢,一大群人像是約好了那樣再次對呂武行禮,異口同聲說道:「請陰子相助!」
按照道理來講,確認中行偃傷重不治之後,士匄、呂武、魏琦、程鄭和趙武這些擔任卿位的「卿」應該馬上入宮謁見國君,商量出一個結果之後,再前往荀氏和智氏在「新田」的宅院悼念。
然而,卿位家族需要形成一種統一,也就是因為國君搞東搞西才出現目前的這種狀況。
說白了就是,他們需要利用刺殺事件對國君進行施壓,遏制國君繼續強勢下去的趨勢。
另外,因為中行偃遇刺傷重不治身亡,之前的一些決議就變得不是那麼確定,其中包括趙武和程鄭或許可能保住卿位這一點。
在這個關頭,趙武和程鄭需要馬上找到合適的大腿,爭取能夠繼續擔任卿位。
可能是之前士匄的表態,導致趙武主要將力氣放在范氏那邊,對陰氏的溝通也沒有放棄,來了個雙管齊下。
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程鄭的精力大多放在荀氏、中行氏和智氏身上。
看樣子程鄭算是看透了為「卿」的本質,也就是但凡實力足夠,卿位哪能是誰想擼掉就能擼掉。
呂武沒有避開眾人的行禮,說道:「此時取決於君上。」
他接受了荀氏和中行氏眾人的行禮,代表的是願意出力。
「家父彌留之際告知於我,眾『卿』為陰子可信。」中行吳用憧憬的目光一直盯著呂武看,想抱陰氏大腿的姿態展露無疑。
類似的話,中行吳有沒有對士匄、魏琦或是誰說過呢?
呂武剛要講話,家臣前來匯報說是韓起與韓無忌聯袂而來拜訪。
能看到荀氏和中行氏的一眾人臉色霎時一變。
刺客可不止用了陰氏的弩,射了一發弩箭之後又持弓射箭,射術方面很是精準。
晉國哪個家族將射藝玩得最溜?毫無疑問就是韓氏啊!
呂武心裡一動,問道:「可有生擒刺客?」
有一個荀氏的家臣搶先答道:「回上軍將,並無。」
那就是有了,要不然什麼時候家臣能夠隨隨便便搶家主的話,有有資格直接與「卿」問答。
他們為什麼隱瞞生擒刺客的事實?只因為放著就是一張牌,也許會有王炸的效果。
呂武將臉上的笑意收起來,有點不愉快地說:「何故瞞我?」
中行吳嚴厲地瞪了剛才搶話的那個家臣一眼,視線轉到呂武身上時帶著遲疑,說道:「刺客滿口胡言,告知乃是陰氏所派,隨後改口乃是范氏重金所聘。」
話術用得不錯,沒直接定性,卻解釋不相信刺殺是陰氏乾的。
要麼就咬死不變,隨即攀咬另外一家,無外乎就是轉移視線而已。
那麼一搞,不但陰氏和范氏的嫌疑無法洗清,還能製造一種撲朔迷離的效果。
呂武臉上重新有了笑意,問道:「你若為『卿』,如何報答於我?」
問得很直接,然而現在要的就是直接。
沒有回報,呂武憑什麼要幫助中行吳獲得卿位,是不是?
至於中行吳只有十五六歲什麼的?之前趙武獲得卿位也就十四歲,有相關的前例,不成問題的。
所以,晉國搞成現在這般模樣,需要背鍋的人太多了!
如果中行吳說的是以陰氏馬首是瞻,信不信呂武會直接糊中行吳一臉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