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國修「長渠」的事情哪怕一開始不知情,後面肯定也會從各個渠道知曉消息,暫時看來並沒有國家用實際行動去做些什麼。
呂武一直在利用「超前」的思維欺負人,其中就包括修灌溉系統的大工程。
現在是几几年?時間已經來到公元前539年。
儘管列國已經發現很多事情發生改變,思維方面其實還是存在沒有跟上時代的狀況,沒有太多的陰暗心理,即便有心理陰暗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。
漢國修灌溉系統會有什麼後續,不懂自然沒有什麼,懂的人怎麼都懂。
那麼懂得了的那一批人,他們有想過破壞或打斷漢國的工程嗎?或許十個人裡面有三個想做但是無能為力;再有四個覺得戰爭只是軍隊間的較量,不應該涉及到其它;剩下的三個看明白了只想跟著干。
春秋時期列國一再開戰,他們的交戰僅限於軍隊,不會波及到黎庶,更不會刻意去破壞敵國的花花草草。
歷史上的戰國初期,列國儘管開始玩陰謀詭計,戰爭也不再是約個地方開打,只是依然保留戰爭不波及黎庶以及不破壞敵國民生的節操。
當然了,凡事都講究一個無絕對,像是管夷吾作為諸夏第一個玩經濟戰的人,他就用經濟的手段去打擊敵國。
比較令人納悶的是明明有管夷吾在前,後繼卻是沒有人進行效仿,搞到需要到了需要到中後期,列國之間的競爭才會刻意去針對黎庶以及敵國的民生,其中以秦國做得最為徹底。
秦國在商鞅沒有變法之前,他們外出征戰的軍隊就有殺死或俘虜敵國黎庶的傳統,並且還會故意破壞敵國的生產設施。他們那麼乾的時間節點是什麼時候?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,針對的對象是當時還沒有成為中原霸主的晉國。
到了商鞅變法之後,秦國有了軍功爵制度,秦軍出征最愛幹的事情就是殺光交戰區的人,還是那種不區分是敵軍或黎庶的見到就殺死,拿他們的腦袋去報功。
所以了,軍功爵的出現對於秦人來說是美事,對於其餘列國來說則是天大的災難了。這種災難不單純體現在雙方將士的求戰心態差距,死在秦軍利器下的黎庶根本就是多不勝數!
漢國也有了軍功爵制度,因為時代剛剛改變的關係,很多的惡果還沒有顯現出來,漢軍征戰「漢中」則是已經有了相關的苗頭。
只是「漢中」那個地方有點複雜,當地的政權在架構上非常模糊,交戰發生之後屬於軍民不分,導致呂武察覺到軍隊開始有殺死黎庶拿腦袋報功的例子,處置方面卻是無從談起。
沒有辦法的事情啊!
漢軍在「漢中」遭到了抵抗,很多「漢中」原住民的男女老幼上一刻看似沒有威脅,不久之後可能就操傢伙襲擊漢軍,又或是干出投毒和其餘破壞的事情。
中樞下令不得騷擾黎庶?捆起出征將士的雙手,任由那些存在敵意的原住民去襲擊和各種破壞嗎???
這種情況是漢國第一次遭遇到,有那麼一個國家則是早就受夠了。這個國家就是楚國。
楚國跟吳國打打停停,面對的就是很難區分敵人的局面,搞到後面楚軍將所有吳人視為存在威脅的對象,大肆的殺戮肯定也就免不了,結果是讓一些原本想要屈服楚國的吳人不得不進行反抗。
「孩兒願往『漢中』主持大局。」呂陽對這件事情已經拖了有些日子,他在解朔喪禮結束後正式提了出來。
各國之中僅有范國、荀國和名存實亡的韓國派人參加解朔的葬禮。這個也是應該的,中行吳和韓起有跟解朔共事的情誼在,范鞅的父親士匄剛死沒有多久也需要顧著點人情。
其餘國家沒有從官方形式上派人參加解朔的葬禮,純粹是春秋時期在規格方面的限制。
春秋時期的列國之間只有一國之君薨逝才會互相派人憑弔,像是「臣下之臣」的層次則是沒有那種規矩。
到了國家與國家之間會派隊伍參加一國重臣的葬禮,需要到戰國中期,也就是歷經了近百年的混戰,邦交層次一再發生改變之後了。
解朔的死不止是讓漢國出現了高層的職位變動,負責謀劃征戰事宜的主官逝亡,影響到的還有漢國對外的征戰。
目前由崔杼擔任國尉,他在短暫的時間內難以理清的事務簡直不要太多,導致的是一些征戰缺失了計劃性。
呂武盯著呂陽看了有一小會,看的呂陽心裡產生了不安,才問道:「彼地反抗不止,太子如何處置?」
既然提出要去「漢中」的請求,呂陽肯定會事先了解「漢中」的情況,再與眾屬僚商議可行性方案。
呂陽說道:「臣以為可遷徙當地之人,攻下一地便遷徙一地,亦可差人告知出山便可往易於農耕之地棲息……」
一套又一套被呂陽講出來,核心就是將「漢中」的當地人用各種手段遷徙走,再從漢國的其它區域轉移人口到「漢中」定居。
呂武還以為呂陽會提出分化收買再消化的建議,一邊聽著,一邊心裡想道:「他還是沒有改掉粗暴的性格,遇事缺了一些懷柔思維啊。」
單純的暴力只會引發更多的暴力。
單純的懷柔則是會令一些群體覺得軟弱可欺。
呂武耐心聽呂陽講完,說道:「太子豈不知剛柔並濟之道?」
呂陽答道:「彼不知我,我欲謀劃蜀,無甚時日耗費。」
好像也是呀!
剛柔並濟需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,還不一定能夠取得什麼成效。
漢國要在大舉東出之前拿下「漢中」、「巴」地和「蜀」,沒有幾十年的事情去進行操作,一味的強硬變成了最能節省時間的手段。
呂武又問道:「太子欲將遷徙往何處?」
呂陽答道:「臣以為彼為奴,可賞賜於有功將士,余者國屬。」
哦,原來不管是使用武力抓捕,還是騙出來,反正那些人都會成為奴隸,不是要遷徙到一個集中的地方讓他們過日子?
單純從手段上來看簡直是殘暴到沒邊了,根據漢國當前的形式來看則是最為快捷有效的處理方式。
會不會逼「漢中」當地的全部人反抗漢軍?當前的情況是,現身的漢中人幾乎全是漢軍的敵人,沒有出現的漢中人跟不存在沒區別。所以呂陽的處置看似粗暴,實際上是最為符合漢國當前需要的策略。
如果呂陽想要將「漢中」的當地人遷徙再集中安置,作為君王和父親的呂武會感到無比失望。
認清的確應該快刀斬亂麻的呂武心態變得有些複雜,認識到呂陽越來越符合自己繼承人該有的模樣,一方面又會產生另外一些疑惑。
「為父予你三年。」呂武給三年的時間不管是處理好已經攻占的『漢中』,還包括了呂陽奪取古蜀國的國祚。
呂陽得到能出戰的機會,一臉自信地說道:「孩兒必不使父上失望!」
歷史上司馬錯花了十個月的時間攻占巴蜀,前提是古蜀國和巴國早就有了長久消耗,並且還是古蜀國主動邀請秦軍入蜀。
當前的年代,古蜀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?他們還沒有完全消滅蜀地的敵人,實力未必比歷史上司馬錯進軍時期強多少。
呂武之所以給呂陽三年的時間,覺得呂陽發生了好的轉變是一方面,更多的是因為時間提前,蜀地的交通遠比司馬錯帶著秦軍攻略巴蜀更加糟糕,巴蜀的形勢也是更加錯綜複雜,再來就是漢國動用的兵力更少了。
因為吞掉了韓國三分之二的疆域,使得漢國向東擴張了三百來里,原先的布局等於有了新變動。
目前漢國需要提防楚國可能出現的反撲,還要對荀國造成足夠的壓力,再來就是防止韓起狗急跳牆,更有范國的范鞅在選擇上有太多的不確定性,最多出動一個「軍」征討巴蜀已經達到極限。
攻占下的「漢中」已經有兩個漢軍「師」了,另外一個「師」則是在「天澤水池」的上游待命。
呂武賜予呂陽兵符和節牌,一個月後呂陽帶著自己的屬僚出發了。
那啥,三年後呂陽會不會玩一手帶兵進京逼宮的戲碼?
而在呂陽出發之前,作為三代的呂政也帶著隊伍東出。
在呂政出使吳僚的這一件事情上,呂陽多次表示擔憂,還是沒有能夠讓呂武改變主意。
第一次出使的呂政並不獨要前往吳僚處,他將先去范國,再去荀國,然後才是前往吳僚所在的淮南。
這也是漢氏子姓第三代的首次亮相,呂政能取得成功固然可喜,沒有什麼成果也是在向諸侯昭告漢氏子姓的政權穩固。
什麼意思?沒有太特別的意思,呂武早就不是那個孤家寡人,國祚方面能夠選擇的繼承人非常多,能夠任事的子孫也是不少。
只是漢國跟其餘國家真的很不一樣,其餘諸侯幾乎全是公族政治,呂武對待自己的子嗣則是顯得很不一樣,把他們丟到中樞之外,壓根就沒有二代在中樞掌握權柄。
因為這一點,不少諸侯等著看呂武笑話,一些諸侯則是好像發現了強國的「密碼」似得。
熊圍就是有自己解讀方式的諸侯之一,他看到漢國沒有公族大肆掌權,國家卻是以極快的速度在發展壯大,得出一個公族是害蟲,阻止中樞掌握更多人口和資源的結論。
在那種認知下,也是熊圍面臨的情況不一般,他在朝堂上展露出謀求變法的態度,不等公子罷敵從漢國歸來,派出另一支使節團前往「長安」要獲得漢國在楚國變法上的支持。
簡而言之就是,熊圍知道楚國跟漢國是一種競爭關係,然後他還是請求呂武能夠派出人手指導楚國進行變法。
那種想法和做事手法很奇葩嗎?一點也不呀。
反正熊圍的做法在春秋以及戰國階段顯得很正常,不止一名君王做過類似的事情,一開始跟異國借人,到後面從異國招攬人才,熊圍只是第一個那麼乾的君王而已……,好像也不對?
晉國還健在的時候,吳國就不止一次向晉國借人,晉國也真的派出人手幫助吳國發展。
所以,熊圍並不是第一個向異國借人的一國之君,其實壽夢才是。存在區別的是吳國跟晉國屬於是盟友的關係,楚國則跟漢國是一種競爭關係。
呂武並不知道熊圍已經搞出騷操作,一些事態的改變讓他需要新增一些職務。
漢國目前是一種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混合體系,慶幸於呂武早就在培養人才,不至於官職多了卻出現空缺,存在後患的是在職官員超過八成不是貴族就是貴族的二代。
這個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,兩漢時期的「寒門」誰不是家資富足,缺的不過是朝堂上的人脈罷了;哪怕到了有唐一代,當官的那些人,他們誰還不是先天上或後天抱大腿,一個個有著深厚背景;即便是號稱只要讀書就能當官的兩宋,也不想一想能讀書需要的前置條件,別拿一些極個例的事情說事,用「倖存者偏差」的那一套來忽悠人。
飯要一口一口吃,事情需要一件又一件慢慢辦,呂武沒有那個條件在短時間內消滅貴族,事實上貴族也不可能被消滅,沒有明面的貴族,還能完全沒有權貴?
呂武能用近三十年的時間在建國後有兩成官職落在非貴族手裡,算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了。
「寡人慾增『中郎將』一職,為上將軍之下。」呂武承認自己又抄老劉家的作業了。
在呂武的計劃中,除了中郎將之外,還有將軍級別的軍職。
漢國在未來會一再發生大戰,新增軍職是一種剛需的需求,以其到時候發現原有制度不頂用再干著急或是臨時改變,不如事先就將一切安排妥當。
眾臣沒有多麼詫異。
新增官職是吧?國家制度都是新的,搞出另外一些職位,有什麼值得一驚一乍的。
隨後,呂武讓人公布了一些職位的調動。
核心高層的官職人選沒有變動,軍隊的中上層則是一下子增多了五個,其中解平成「五官中郎將」了。
又雙叒叕……抄老劉家作業啦!
軍隊結構出現改變,眾臣好像是嗅到了什麼味道,一下子變得亢奮起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