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漢代的衡重
1引=10丈;1丈=10尺;1尺=10寸;1寸=10分
1引=2310cm;1丈=231;1尺=23.1;1寸=2.31;1分=0.231
1斛=10斗;1斗=10升;1升=10合;1合=2龠(yue);1龠=5撮;1撮=4圭
1斛=20000(ml);1斗=2000;1升=200;1合=20;1龠=10;1撮=2;1圭=0.5
1石=4鈞;1鈞=30斤;1斤=16兩;1兩=24銖
1石=26400(g);1鈞=6600;1斤=220;1兩=13.8;1銖=0.57
班固《漢書律曆志》:權者,銖、兩、斤、鈞、石也,所以秤物平施,知輕重也……千二百黍重十二株,二十四銖為兩,十六兩為斤,三十斤為鈞,四鈞為石。
文物實測:漢光和大司農銅權,鑄於光和二年閏二月二十三日(公元179年)是12斤權,實測為2996克,1斤為249.7克,約等於250克,是推算漢制的權威標準。
漢1斤=250g;1兩=15.625g;1銖=0.65g
二、漢代的容量
《漢書律曆志》:量者龠、合、升、斗、斛也……以子谷櫃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……合龠為合,十合為升,十升為斗,十斗為斛。
文物實測:
漢1合=20ml;1升=200ml
1斗=2000ml;1斛=20000ml
三、漢代的度量
《漢書律曆志》:度者,分寸尺丈引也,所以度長短也……(一黍為分)十分為寸,十寸為尺,十尺為丈,十丈為引。
文物實測:
漢1寸=2.31cm;漢1尺=23.1cm
漢1丈=231cm
四、漢代面積單位
《漢書·食貨志》這段話說的是小畝,即100步為一畝,原是戰國時山東諸國的畝制銀雀山漢墓《孫子兵法》殘簡《吳問》載晉末六卿統治區畝制不一,范、中行氏以160步為畝,韓、魏以200步為畝,趙以240步為畝。這種畝制改革的演變情況不明。此處暫不涉及。秦則行240步為一畝的大畝。漢初二者並行,故山東諸國地行小畝(楚地可能在外,說見後),故秦地行大畝,到漢武帝後期全國才統一行大畝《鹽鐵論·未通》。戰國、秦漢六尺為步。漢尺約合今23.2厘米。則漢代一大畝為465.0393平方米。今一市畝則為666.67平方米。折算起來,漢代
1大畝=2.4小畝=0.6915市畝
1小畝=0.4166大畝=0.2881市畝
1市畝=3.47小畝=1.44大畝。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