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禽滑厘在長安城?他雖然投入墨門,但曾經也是我的弟子。如今他能夠開山立派,也是一件幸事。如有機會,我會去長安,見他一面。」
張華在上黨城見到了孔門十哲之一的子夏。
孔子死後,子夏居西河,教弟子三百人,為魏文侯師。
據說,李悝、吳起、禽滑厘等人都曾經為子夏的弟子。
當時魏國是霸主,子夏被魏文侯推崇,魏文侯藉此籠絡人心。
李悝、吳起作為魏國臣子,自然投其所好,也拜子夏為師。
信陵君推薦張華前來拜訪子夏,也有提醒張華籠絡人心的重要性。
子夏在這片地方招收了不少弟子,擁有巨大的影響力。
張華執掌幾十萬兵馬,還不至於需要拜子夏為師,只是前來拉攏子夏,表明自己的態度。
在諸子百家中,子夏也算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了。
提及禽滑厘,子夏有幾分唏噓。
禽滑厘成為了墨子首徒,與儒家分庭抗禮,物是人非。
不過子夏認為「仕而優則學,學而優則仕」,因此也不覺得禽滑厘投靠墨門是什麼大事。
「先生是否願意出仕,為我效力?」
張華有意招攬子夏。
這可是儒家大能。
「恐怕要讓你失望了。我只願授業教徒,不願出仕。除了授業解惑,我也沒有其他才能。」
子夏沒有同意出仕。
有些人可以當老師,但不見得可以治理內政。
理論與實踐有不小的差距。
「真是遺憾。」
張華看出子夏的決然,再加上子夏也沒有在魏國出仕,也不強求。
張華打量這位儒家學者,子夏身材魁梧,倒不是眾人印象中手無縛雞之力的孱弱書生的形象。
儒家的創始人孔子,就是「孔武有力」一詞的由來。
儒家提倡的六藝——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,也包含了射箭和駕馭馬車等戰場上的技術。
因此,張華懷疑子夏上戰場的話,也能親自手刃幾個敵人。
張華又與子夏討論一番,討教一下先秦時候的儒家哲學。
先秦儒學還比較純粹,經過董仲舒、朱熹等人的發展,內容就有很大的改變了,並且目的變成了維護統治。
張華沒有完全尊崇一家之言,拜訪子夏,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禮賢下士,向儒家士子表明自己敬重儒家,目的已經達到。
「我會令人在夏城為先生修建一間書院,由先生擔任教諭。」
張華有意將子夏遷至夏城,向世人表明自己愛才,同時將諸子百家控制在長安、夏城兩座城池。
百家爭鳴,官府還是要進行一定的控制。
「天色已晚,我且告辭。」
張華不容子夏拒絕,將此事定下。
張華離開子夏的府邸,負責保護張華的薛仁貴說道:「主公,剛才在屋內的屏風後面,還藏有一人。末將擔心是刺客,所以一直在暗中防備那人。但此人從未出手。」
張華不以為然:「或許是子夏的內人或者弟子,因為我突然前來拜訪,躲閃不及,因此才躲在屏風後面避嫌。」
張華與子夏談論的是學術問題,走個過場而已,而不是用兵和內政,因此即使躲藏在屏風後面的人聽到張華與子夏的談話,張華也不認為會有什麼危害。
「信陵君,防守滁州之事,就全權委託給你了。」
張華對信陵君信任有加,令信陵君擔任滁州守將。
信陵君的能力很強,先是竊符救趙,後來又合縱伐秦,足以獨當一面。
張華特許信陵君招收門客,與樂羊帶著魏武卒鎮守滁州。
「我會盡力守住此城。如果十萬敵軍來攻,則為明公吞之,如果百萬敵軍來攻,則帶領百姓,南下河內,逃離此地。」
「……」
信陵君倒是實誠,沒有誇下海口,可以擋住百萬大軍,而是有一說一,做不到的事情,就是做不到。
信陵君再厲害,也不可能擋住百萬大軍。
有能力攜帶百萬大軍前來攻打滁州的統帥,肯定不遜色於信陵君。
畢竟,劉邦也只能將十萬兵馬,韓信那種級別的統帥,才是真正的多多益善。
子夏見張華離開,對屏風後面的人說道:「你可以出來了。」
「真是湊巧,沒想到拜訪老師,還會遇到此人。」
從屏風出來的中年男子,正襟危坐,認子夏為師。
「你的才華,在於用兵,不在儒學。」
「老師此言差矣。國不富強,如何用兵?國無餘糧,如何出兵?富國強兵,需要治理。兵家可行征伐之事,但就治國而言,唯儒家、法家最為合適。」
「可惜,你來晚了幾年,否則有你輔佐,魏斯也不至於淪為他人之臣。」
「這個世界能人眾多,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,我也不敢說必勝。這幾年遊歷,倒是見識了眾多能人,其中一些人,能力比我也毫不遜色。魏斯固然是一個優秀的君主……」
「既然魏斯也已經臣服,你為何不趁著剛才的機會,為張華效力?」
子夏盯著此人的表情,想要看出他真正的想法。
只是,這個弟子的能力,不遜色於他這個老師,而且這個弟子精通兵、法、儒三家的理論,無論是帶兵打仗,還是治國變法,都是超一流。
中年男子嘆道:「老師可知道,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的區別?」
子夏眼前一亮:「你的意思是?」
「不錯,一次雪中送炭,要勝於十次錦上添花。」
「而且,這個世界有眾多明主,良臣擇主而事,我吳起只願侍奉霸主。且讓我再觀察一段時間。」
中年男子點破自己的想法。
子夏搖頭:「你啊,還是放不下功名。」
「大丈夫當提百萬之師,縱橫天下,名垂青史,為何要放棄功名?」
吳起不以為然。
子夏想要立言,而吳起想要立業,各有追求。
子夏知道吳起有自己的追求,也不強求。
吳起本來是儒家曾申門下弟子,因為母親過世後,沒有奔喪守孝,被曾申認為不孝,逐出師門。
從此,吳起棄儒學兵。
另外,吳起還殺妻求將,對建功立業的渴望,要超過一切。
即使拜子夏為師,也是為了豐富吳起的治國變法理論,並不是真正歸入儒家。
吳起是兵家的代表者,也不會考慮重新回到儒家。
「我們許久未見,且小酌一番。」
子夏不反對吳起的追求,而是與吳起敘舊。
「我遊歷多時,已經有些許疲倦,正好與老師詳談。」
吳起在子夏的府邸住下。
張華還不知道自己與諸子百家之中的兵家亞聖吳起擦肩而過。
圍攻大梁城的范仲淹、李績已經向張華求援,以確保可以拿下大梁城這座堅固的城池。
張華需要帶兵南下,與范仲淹、李績匯合,因此才會任命信陵君擔任滁州主將,鎮守這片領地,以免被劉秀或者李克用攻下。
「高順帶著募集的兵力,前去洛州夏城練兵。」
張華將高順調到夏城,訓練陷陣營。
一旦高順的陷陣營訓練完畢,向東可以攻略中原,向西可以支援關中,向北可以救援河內、滁州。
隨著張華的領地擴大,夏城的位置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。
河洛為天下的中心,可征伐四方上下。
除了高順,魏延、田橫、魏斯等人,也被張華帶走,徹底瓦解他們建立的勢力。
「主公,有一騎兵百人將,在村莊遇到了一人。此人自稱是三國馬良,此言可能非虛。主公如有閒暇,可見一下此人。」
張華即將離開上黨城之前,王守仁向張華引薦三國馬良。
「馬良?」
張華還真沒想到會在這塊地方遇到蜀漢的文臣馬良。
馬良是荊州士族,出使東吳,安撫五溪蠻,但劉備在夷陵之戰兵敗,馬良也因此戰死。
馬家五常,白眉最良。
白眉馬良是馬家五兄弟中,能力最強的一個,可惜死得早,否則以後說不定也是蜀漢最高層之一。
呂蒙白衣渡江,以及夷陵之戰,這兩戰,讓蜀漢損兵折將,損失無數良將和文臣,導致後期諸葛亮也挺為難。
魏延與楊儀不合,諸葛亮都忍了下來。
劉備認為馬謖不可重用,諸葛亮還是嘗試讓馬謖獨當一面。
這都是因為蜀漢缺人。
既然馬良出現在此地,那麼張華還真有必要招攬此人,指不定馬良會有些奇奇怪怪的天賦。
「帶馬良來見我吧。」
「屬下這就下去安排。」
在王守仁的安排下,白眉馬良被張華召見。
張華打量馬良的長相,馬良的眉毛,還真有一撮白毛,怪不得被稱為白眉馬良。
「馬氏五常,白眉最良。季常來投,我大業可成。」
張華按照慣例,吹捧每一個投靠自己的文臣武將。
「我觀明公愛惜民力,與慕容麟等人不同,因此願意出仕,為明公效微薄之力。」
馬良開門見山,想要追隨張華。
實在是張華開倉賑災,發放種子,打動了馬良。
每一個文臣武將都有自己的價值觀,要是達到他們的要求,甚至會主動投靠。
張華頗為吃驚,看來需要重新評估自己的魅力了。
張華的領地擴大,影響力也提升,更多人主動投靠。
「你且在我的身邊效力,隨我南下中原。」
張華正好缺少人手,於是將馬良與諸葛恪等人帶在身邊。
「喏。」
馬良認可張華的統治政策,心滿意足加入。
張華在離開上黨城之前,查看馬良的英雄屬性。
【英雄】:馬良
【等級】:37
【統帥】:48【武力】:23【智力】:84【政治】:91
【天賦】:神來之筆(馬良以真氣作畫,可以化虛為實,將作畫具象化。具象化的對象越誇張,消耗的真氣越多,對精神負擔越大)
【來歷】:漢末荊州士族,馬氏五常,白眉最良。
「馬良的天賦,也相當逆天啊……」
張華看到馬良的英雄屬性,暗暗吃驚。
這麼說來,畫餅充飢,不再是夢。
就是不知道馬良的極限可以做到何種程度。
「以後再看看馬良是否有用武之地,暫且南下中原。」
張華沒有讓馬良傾盡全力表現天賦,否則反噬可能會讓馬良難受幾個月。
即使是王守仁、劉秀,一般情況下也不會輕易出手,畢竟天賦越強,反噬也越強。
……
宛城,皇太極的白甲兵進入這座中型城池。
此地戒備森嚴,屬於南陽霸主的主城。
「鰲拜,不可在此地惹事。此處的領主,不比我差。要是亂來,你我都要死於此地。」
皇太極擔心鰲拜在宛城闖禍,提醒鰲拜。
「主子請放心,我鰲拜即使再糊塗,也不至於憑藉這點兵力亂來。」
鰲拜掃視四周,在此地感受到不少強大的氣息。
南陽霸主不弱,唐賽兒的十幾萬白蓮教徒正是因為不敵此人,所以才走商洛古道,進入關中,遇到了張華。
皇太極在宛城,也要遵守這裡的規矩。
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:。_wap.